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把中國電池賣到歐洲,沒那麼容易了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寧德時代出海項目的一半都押在了歐洲

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已於2023年啟動。


匈牙利東部城市德布勒森的電池工廠規劃產能為100GWh。

寧德時代與斯特蘭蒂斯歐洲電池工廠有望落戶西班牙

再加上比亞迪、國軒高科、蜂巢能源、遠景動力、欣旺達、億緯鋰能和中創新航們一起轟轟烈烈卷向歐洲

中國電池企業集體前往歐洲開疆拓土的原因通常被簡單歸結為兩個:一是歐洲補貼多,有羊毛幹嘛不薅。二是國內產能過剩,新大陸必須要去。

在“星船知造”看來,上述兩點都只是局部正確,原因也是兩個:

一是供需問題我們要全球看,而不是只看本國。比如“產能過剩”這種說法,美國生產的芯片約80%用於出口,德國生產的汽車約80%用於出口,相比之下,中國新能源汽車2023年出口量占總產量比還不到13%——但怎麼到了中國這兒,就回回都是“產能過剩”了呢?

歐洲人民對更智能化的電車嗷嗷待哺時,動力電池作為我們的優勢產品和優勢產能自然是要及時挺進的。

中國作為全球化最積極的踐行者。優勢產業從“出口”到“出海”,尋找的就是更共贏、更合理的國際分工合作。

二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歐洲行,不僅僅指向單一產業和單一企業的出海

中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本身就是在融合了“電子通信、新能源、充電設施、ICT信息通訊”等一大片產業的森林中生長出來的——一旦其走出去,也必然是一整片森林的同步前行。

山就在那裡。和當年中國燃油車VS歐洲巨頭“市場換技術”不同——今天彼此的角色身份已經發生了對調。出海企業也面臨更復雜、多變的新大陸。


一、角色互換,但情況不同

2007年,吉利不堪羞辱地退出了法蘭克福車展——它的汽車展位被安排到了零部件展商區域。

中國燃油車“用市場換技術”的日子裡,桑塔納在德國賣不到人民幣4萬元的時候,中國售價是18萬元人民幣

今天的情況已經反過來了。


截至2023年上半年,中國電動車均價為31165歐元,歐洲為66864歐元,美國為68023歐元,即歐美汽車均價約比中國高115%。

約有33%的中國電動汽車價格在20000歐元至21700歐元之間,遠低於特斯拉歐洲制造商多次承諾的25000歐元。

歐洲各國都給予電動車不小的補貼。但歐洲人民仍對價廉物美的電車嗷嗷待哺的原因之一在於——歐洲的電池產業實在拉垮。

歐洲龐大的新興市場無法被本土供應鏈企業所消化。

2023年,全球九成以上的裝車動力電池供應都來自亞洲。

等於是固若金湯的汽車供應鏈被中韓企業硬生生開了個口子,短時間還補不上。

這件事不僅僅因為東亞人民很努力,也因為歐洲瞧不上這門產業。

博世早在2018年就宣布放棄已經投入研發多年的動力電池單元——原因無他,利潤不高。歐洲很果斷地放棄了動力電池。

到了今天,歐洲在技術上已不占優勢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68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.0031 秒